领略黄龙胜景
虽然今天的路途遥远,但因山上可能还有霜雪,为了全安起见,还不能过早的上路,所以导游让大家多休息了一阵。但天刚一亮,我还是早早的起了

。与昨天早晨一样,窗外依然

光灿烂,碧空如洗,只是感觉气温似乎比昨天更低了些。
八点,我们一行准时出发,旅行车沿着⽩⽔河一直向上前行。
这里的道路和家乡山区的道路差不多,车行不远,进⼊一个叫“九道拐”的盘山公路地段,从这里就正式开始登山。“九道拐”顾名思义,这段公路坡陡弯急。不过,这段公路的标识倒是十分的人

化,每一个“拐”都特意标记,以便司机和乘客都能清楚目前所在第几“拐”几个“拐”下来,那些晕车的人开始有了反应。夫人今天没有服晕车药,所以晕得比较厉害。
车上山顶后,在一处开阔地,有不少用片石砌就的石头房子,十分别致,导游介绍,这就是典型的羌族建筑。据说,虽然石墙全是用片石砌就,但却非常结实。在外行看来那片石墙好象

本经不起什么震动,但事实上,这种石墙的抗震力特别強,能经得起七级以上地震的考验。我不由得为这些兄弟民族⾼超的建筑技艺而惊叹。
车在山顶行进了一段后,拐进了路边的一个⽔晶工艺厂。这是本次旅行导游带我们去的第一个购物场所。我观察了一下,凡是路过此地的旅游车,没有不在这里停靠的。因此,一个不大的展厅挤満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大约是第一次进⼊导游带⼊的购物场所,购买⽔晶饰品的人还真不少。我们也不例外,买了一个小金字塔状的⽔晶饰品作纪念。
离开⽔晶工艺厂不远,进⼊了一个叫弓杠的开阔地段,导游遂介绍说,这里就是岷江源头。果然,在公路边立有一石碑:上刻“岷江源”几个大字。这里的海拔比较⾼,山头上到处都是皑皑⽩雪。虽已是五月中旬了,除了一些树木,大地上见不到多少绿⾊。不过这里的天特别的蓝,云也特别的⽩。在蓝天⽩云下,在褐⾊的土地上,散落着稀稀拉拉的牦牛和羊群。此情此景下,让人有一种流落边陲的沧桑感。
沿岷江源下行不远,导游又将我们带⼊了路边的一个牦牛⾁加工厂。导游在车上就已告诉大家,这里的牦牛⾁非常正宗,当然价格也比较贵,不过在展厅里,各种口味的牦牛⾁是任人品尝的,大家可以放开吃,争取把⾼价部分吃回来,以求扯平。进得展厅后,果然,无论哪种口味的牦牛⾁,价格都不菲,平均每公斤都在180元上!真是天价牛⾁。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价格实在是宰人,但又都想,难得到这些地方来,再贵也得买点土特产带回去。
从牦牛⾁加工厂出来,我在想,前两天导游都没带我们进购物场所,今天不大功夫,就已让我们进了两家购物场所,应该差不多了吧?可还没等我们回过神,车到了松藩地界的一个集镇(大约是川主寺吧),时间已快近中午了,导游又将我们拉到一个制作“天珠”的“蔵羌工艺馆”让大家购买“天珠”工艺品。一来大家对天珠这东西实在搞不懂,且价格也令人瞠目,二来也有些“购物疲劳”所以几乎没人买。看看大家实在没有购物趣兴,导游只好带大家去用午餐。
也不知到⻩龙景区有多远,也不知⻩龙景⾊是否值得一看,这不停地购物,实在让人有些反感。
用过午餐后,旅行车开始向⻩龙景区进发。在车上,导游小钟一直劝大家不要去⻩龙,说那地方

通不好,要翻一座4000多米的大山,那里经常下雪,一旦大雪封山,就惨了。另外,现在的⻩龙景区也没有⽔,没有太多的看头。可一行人都觉得,既然来了,管他好看不好看,都要去,免得留下遗憾。果然,山下还是朗朗晴空,而车行至半山

时,就开始下起了小雨,车再行进一段时,天空便开始飘起了雪花。此时,导游小钟再次劝大家不要去⻩龙。说,如果大雪继续下,即使我们过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而且,这样大的雪,到了⻩龙也无法上景区。虽然导游小钟不停地劝阻,但大家还是执意要去。
当车行至山顶时,那雪反而不下了。在车的前方天空中露出了一片蓝天,刚才还是云遮雾罩的地方,一座金字塔状的雪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时,导游向大家介绍到,那就是本地区蔵民心中的“圣山”--雪宝鼎。他还说,今天大家的运气好,平时雪宝鼎是看不见的。雪宝鼎海拔5588米,是第四纪冰川的源泉。
车到山口,大家一致要求在这里照几张像,以便留下圣山的芳容。此时正好一抹

光斜

在雪宝鼎,使雪宝鼎山峰犹如一颗巨型钻石熠熠生辉,格外的耀眼夺目,引得众人一阵惊叹。
或许是山道弯多,也或许是⾼山反应,夫人此时晕得特别厉害,以致连车窗外的景⾊也懒得看了。一路上还不停地埋怨,早知要坐这么长时间的汽车,说啥也不来。
下午一点半左右,车终于到达⻩龙景区⼊口。考虑到夫人晕车厉害,我没打算上⻩龙景区,以便陪陪夫人。倒是夫人说了话:我去不了,就留在车上,你去吧,免得留下遗憾。想想反正车又不走,还有几个同事也不打算上山,便委托他们照看一下夫人,自己还是去看看吧。
⻩龙,山如其名,褐⻩⾊的山体犹如一条金龙,盘卧在松潘的崇山峻岭之中。地质学家称为钙华地貌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龙景区的精华,其实就是在一条长约3500米左右的⻩龙沟內。⻩龙景区没有导游跟随讲解,不过每一处景点都有详细的指示牌,加上随门票赠送的景区地图,使人很容易就了解各景区的主要內容。没有导游,游客也都呈散兵游勇状,完全处于自由游状态。景区內也如同九寨沟一样,全部用木板铺成观光小道,游客不能直接接触地面,这对保护这里脆弱的生态倒是非常有效。
因为各自的趣兴不同,起进⼊景区后不久,我们这一行人就基本走散了。上行不远,见有一块指示牌,上书“

宾池”在一片⻩⽩⾊的钙华坡上,有一片似人工堆集的石灰池,又似一个个小梯田,大大小小几十个盆状、梯田状的池子,层层叠叠地顺坡而下。只是那片池子里只有几个池子里可怜巴巴的有那么一点⽔,多数池子都是⼲涸的。不过那⽔的颜⾊倒是令人眼前一亮:⽔虽不多,在那样一个小池子里,却是一片宝蓝⾊,清澈见底,于是游人纷纷在那里照起了像。
在路边,我见有一块牌子上飘标示着:距五彩池3400米。我想,更美的风光可能不在后面呢!把时间花在这里而错过更美的景⾊岂不可惜?我觉得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看五彩池,而路途还远,于是不敢在这里久留,赶紧随着观光人流向上走。
据有关资料介绍,散落在⻩龙各处的大大小小的⽔池共有3400多个。这些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彩池及无数瀑布,构成了一个个绝妙的景点。这些景点的形成要追朔到第四纪更新世时期,那时⻩龙还是一片古老的冰川。后来随着地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消融,石灰岩山体源源不断渗出碳酸钙溶

,沿着山坡漫流、阻滞而不断沉积形成钙华,经过数万年的演化,于是便变成了今⽇的人间瑶池。
在⻩龙沟內,除了生长的树木,几乎全都是⻩⽩⾊的钙化物。上行不远,我见有一棵枯倒的松树,树⼲的下半部分大约一直泡在⽔里,因此已经被一层⽩⾊的物质包裹了。从路边一块搭建栈道遗留的木块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里的⽔中含碳酸钙是非常⾼的,因为那块木块已经大部分被钙华物包裹,我想那栈道也不过才修一两年时间吧,照现在的速度,再过几年就可能被钙华物完全包裹。由此也可看出,这是一块已经生长了几万年,现在仍在快速生长的风景区。难怪有那么多由钙华物形成的千姿百态的风景呢。
从

宾池往上,第二个景点就是潋滟湖。从资料介绍看,潋滟湖面积约2000平方米,但现在是枯⽔季节,基本上没有什么⽔。从潋滟湖往上走不远,就是“飞瀑流辉”景点,现在没有⽔,没了⽔,也就没了风景,只能看到一片⻩⽩相间的钙华石壁。不过从那流下的⽔痕可以想像的出,当有⽔的季节,那瀑布一定是非常壮观的。
m.uX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