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童年生活
⺟亲在世时,常常会同我们说起她童年时代的故事,虽然已很遥远,但我仍然记忆犹新。⺟亲生于民国七年(1918年)正月初一,娘家在邵

县隆回五都(今属隆回县西洋江镇)东湾田凼西洋江边,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外祖⽗少有田产,兼做小本生意,因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较好,一家人过着丰⾐⾜食⽇子。外祖⺟则是一位贤慧、勤俭的家庭主妇,煮饭炒菜、针线女红、浆洗⾐物、哺儿育女,样样在行。⺟亲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
⺟亲家有兄弟姐妹六人,其中兄弟二人,姐妹四人,最大的是个姐姐,第二的是个哥哥,⺟亲第三,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那个时代,重男轻女是普遍现象,加之她在家里上不为大,下不为小,因此,自然得不到⽗⺟的重视。小时候,外祖⽗也曾要她上过私塾,但⺟亲读书的天赋不⾼,对读书没多大趣兴,因此,只读了几个月就辍学了。后来一直跟着外祖⺟做家务活计。
那时候农村的家务事,主要是煮饭、炒菜、带孩子。因为⺟亲后面还有三个弟妹,所以她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外婆带弟弟妹妹,有空的时候,就帮着择菜、洗菜、淘米、煮饭。⺟亲读书不上路,但做家务却很起劲,尤其是煮饭炒菜,她⼲得很细心,所以学会了一手好厨艺。她成家之后,我们兄弟姐妹大大地

了口福,这在农村里,是非常难得之事。
⺟亲没读过几天书,从小就跟着外婆学女红,因此,她的针线活做得很不错,

⾐服、做鞋子、织布,样样都会。这为后来哺养儿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兄弟姐妹共有九人,⾐服都是⺟亲自己裁剪

纫。由于当时家里穷,孩子们的⾐服往往是大的穿了二的穿,二的穿了三的穿,一件⾐服


补补,直到无法再补了才不要了。而烂得不能再补的⾐服,又要拆开来做鞋底子。一家十多口人的⾐服鞋袜穿戴,⺟亲料都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她补的⾐服,每个补巴都端端正正,毫无东扯西并的痕迹。一件⾐服哪怕补钉再多,也总是平平整整,抻抻体体,穿起来仍然很舒适。这些,都是得益于她童年时期的刻苦用功,才能在成家之后应付自如。
那时候,虽然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亲在兄弟姐妹中又排在中间,受不到重视,但她的脾气却很大,兄弟姐妹们往往都会让着她。从而使她养成了耿直、火爆的

格,大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以致成家之后,面对地主恶霸的欺凌,敢于独⾝争斗,斗赢为止,决不服输。⺟亲童年时期养成的这种

格,影响了她的一生,也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我们兄弟姐妹九人,几乎都是她那样的直

子,遇事不知道转弯抹角。虽然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但也因此吃了不少亏呢。
⺟亲的童年正值北洋军阀混战、国民

发动內战及⽇寇⼊侵时期,广大民人群众处于⽔深火热之中,生活非常困苦。但是由于外祖⽗的头脑灵活,能吃苦耐劳,勤奋肯⼲;外祖⺟勤俭节约,善于持家,所以一家人的⽇子还是吃穿不愁,过得轻松自如,井井有条。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家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M.Ux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