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enjinsong文集 下章
中国女性自杀问题的制度约束路径探
 [摘要]‮杀自‬问题一直是精神病理学、心理学等领域较多关注的主题,而女‮杀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有之,但‮国中‬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之际,‮杀自‬现象尤为突出。原因在于转型时期较为急剧的社会模式转变和价值取向的更换,各方面的制度保障缺失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紧张和行为的冲突,适应社会的能力脆弱。本文承认女‮杀自‬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精神病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密切相关,但在‮国中‬妇女‮杀自‬的保护因素中社会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联系到社会变⾰的转型背景和宏观制度,从社会变⾰、制度设计等方面对该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认为应构建合理的社会约束制度进行防范,保护女的生命权利。

 [关键词]女‮杀自‬;社会支持;制度保护

 一、引论

 ‮杀自‬率的⾼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整合状况和社会的稳定,而女‮杀自‬问题作为社会别视角,反映了社会平等的程度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女‮杀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有之,但‮国中‬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之际,‮杀自‬现象尤为突出。原因在于转型时期较为急剧的社会模式转变和价值取向的更换,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紧张和行为的冲突,适应社会的能力脆弱。本文认为女‮杀自‬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精神病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密切相关,但在‮国中‬妇女‮杀自‬的保护因素中社会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构建合理的社会约束制度进行防范,保护女的生命健康权利。本文认为单纯从医学病理等某一方面已越来越难以应对预防女‮杀自‬问题的严峻形势,必须扩展到社会支持层面;本文依据卫生病理学、心理学等研究的科学数据,基于社会宏观层面,着重从社会变⾰、制度设计等方面对该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

 二、‮国中‬女‮杀自‬状况及其原因

 (一)、‮国中‬女‮杀自‬状况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我国1979一1989年的‮杀自‬率呈上升趋势,1989年‮国中‬(‮陆大‬)的‮杀自‬率为17。07/10万,‮杀自‬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杀自‬死亡人数的30%。90年代以来,我国女‮杀自‬人数明显增多。按照‮际国‬一般情况,‮杀自‬者的别比都是男⾼于女,‮杀自‬学奠基人迪尔凯姆也指出:“‮杀自‬主要是男现象”但1990年一1994年,我国平均每年‮杀自‬死亡人数为32。4万人,其中仅农村妇女‮杀自‬⾝亡数就达17。3万人,占‮国全‬
‮杀自‬死亡总人数的53。4%。同时,‮家国‬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15-45岁年龄段的‮杀自‬死亡率也是女⾼于男,其中,20一24岁是农村‮杀自‬死亡率最⾼的年龄段,男为25。39/10万,女则⾼达46。33万。我国女‮杀自‬死亡率⾼于男为世界罕见,酿成了千万个家庭悲剧和丧⺟儿童的产生。而且按照‮际国‬上的一般规律,‮杀自‬⾝亡者往往只占有‮杀自‬倾向者的5%,如果照此推断,我国每年有‮杀自‬意向的女将达到百万人以上。

 2007年‮国中‬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国中‬妇女发展报告》蓝⽪书:其中,在“妇女与健康”一章中,该书披露我国目前不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杀自‬率远比男‮杀自‬率⾼的‮家国‬,而且每年有近16万的‮国中‬农村妇女‮杀自‬,占世界‮杀自‬妇女数的一半。据统计,目前我国女‮杀自‬率要比男‮杀自‬率⾼25%,而大部分的西方‮家国‬中,一般均为男‮杀自‬率是女‮杀自‬率的3。6倍。同时,‮国中‬
‮杀自‬妇女中,农村妇女‮杀自‬率奇⾼。在年龄分布上,‮国中‬
‮杀自‬妇女以19-30岁的年轻妇女为主,而国外‮杀自‬妇女则多为大于65岁的老年妇女。在‮国中‬,年轻、来自农村、女,这是特别致命的组合。《‮国中‬农村妇女‮杀自‬报告》(贵州出版社,1999)总结农村妇女‮杀自‬率的特征有“六⾼现象”:15一34岁年轻妇女‮杀自‬率⾼,占‮杀自‬妇女的60%;冲动‮杀自‬率⾼,占‮杀自‬妇女的70%;因家庭矛盾和个人情感引起的‮杀自‬率⾼,占‮杀自‬妇女的70%以上;喝农药的‮杀自‬率⾼,占70%以上;经济贫困和相对封闭的地区‮杀自‬率⾼;有‮杀自‬传统的地区和家庭‮杀自‬率⾼。

 (二)‮国中‬女‮杀自‬的社会宏观原因

 我国女‮杀自‬率离于男的现象固然与女的‮理生‬心理特征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受剧烈的社会变⾰因素的影响。本文強调社会转型期要关注女的心理健康,还在于我国女的传统心理特征难以适应快速的社会变迁和烈的生存竞争。社会变⾰需要人们具有自我愈识、竞争意识和较強的应急能力与心理承受力。尤为重要的是社会变⾰加剧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效益第一的原则下,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常常被忽视。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体制改⾰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要承受比男更大的心理庒力:

 社会别的升学就业歧视。从教育领城看,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学校在招生录取时采用双重标准,规定女生录取分数线要⾼于男生,不少用人单位拒收女生的现象有增无减。由于社会别歧视,妇女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也常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女群休在社会变⾰中遭受到比男更多的挂折,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危机。

 农村土地制度。在农村,虽然“三八”‮队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在农村土地改⾰过程中,却出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却无半分田’的现象,许多地区不给妇女土地承包权。农村妇女及其子女的无地、少地、失地的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外嫁女”权益的问题,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权被剥夺的问题,⼊赘男子没有土地承包资格的问题“半边户”家庭得不到承包地的问题等。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既是男女平等原则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的基本要求。在‮国全‬许多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遭受程度不同的‮犯侵‬,而且难以得到行政救济,更缺乏制度保障。

 婚姻现状的容忍。在近年的女‮杀自‬者中,由于婚恋失败而‮杀自‬⾝亡的占有较⾼比例。改⾰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婚姻观念和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给女带来心理困扰。婚姻家庭在我国妇女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妇女为婚姻和家庭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健康和青舂,所以一旦面临婚姻破裂,便会陷人绝望之中。

 人口流动和社会阶层间的变化。尽管给男与女同时带来了  M.UxIXs.Com
上章 chenjinsong文集 下章